1.整地

種稻之前,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,使其鬆軟,這個過程分為粗耕、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。過去使用獸力和犁田工具,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,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。

 

 


 

2.育苗

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,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,在撒下稻種後,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;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,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。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,就可以進行插秧了。

 

 

 


 

3. 插秧

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,間格有序。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、秧標或插秧輪,來在稻田中做記號。手工插秧時,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,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,並插進土裡。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,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。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,但在土地起伏大,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,還是需要人工插秧。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。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。目前,先進的種植方法採用稀植或超稀植,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㎝,株距20㎝左右(每平方米16穴)的範圍內。

 

 


 

4. 除草除蟲

秧苗成長的時候,得時時照顧,並拔除雜草、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(如福壽螺)。 施肥:秧苗在抽高,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,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,讓稻苗成長的健壯,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。以高產為目的的超級稻,每公頃施肥量為氮160~220kg,P2O5 75~100kg,K2O50~75kg。

 

 


 

5. 灌排水

 

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,旱稻的話是旱田,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,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,幼穗形成時,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。隨著現代除草技術的完善、施肥技術與品種和旱育稀植栽培等各個種先進技術的推廣,現在一般執行分櫱期淺灌,幼穗分化開始間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時,到幼穗分化的中後期,如遇到低溫就深灌水來防止低溫冷害的灌水方法。

 

 


 

6. 收成

 

當稻穗垂下,金黃飽滿時,就可以開始收成,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,用鐮刀割下,再紮起,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,現代則有收割機,將稻穗捲入後,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,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。

 

 


 

7. 乾燥、篩選

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,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穀,需時時翻動,讓稻穀乾燥。刪選則是將癟穀等雜質刪掉,用電動分穀機、風車或手工抖動分穀,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。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